專欄連載Column

2025-10-05

第70堂 按照自己的 節奏完賽

職業球手輸贏的分水嶺是節奏,包括了揮桿節奏、預備擊球流程的節奏、走路的節奏、推桿的節奏等。一旦節奏亂了套,就是失誤的開始。

曾雅妮、高寶璟及今年的山下美夢有、岩井明美、王馨迎...,還有更多的名字值得讚美,因為他們都在第一年加入美國職業高爾夫巡迴賽,就贏得人人稱羨的冠軍獎盃。我想,他們的美好經歷都不是偶然,而是他們都做對了一件事,按照自己的節奏完賽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球節奏,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節奏,像是馬有馬跑步的節奏,驢子有驢子走路的節奏,而最怕的是你要馬像驢子走路,或要驢子像馬跑步,騎驢找馬會亂了自己的節奏,也是你莫名其妙輸掉比賽的關鍵之一。
高爾夫比賽沒有身體對抗,各彈各的調,很簡單的邏輯思考,但簡單的事就是有人會把它想的很複雜。例如,一個揮桿距離短但穩定的球手,一開始比賽,看其他選手都把小白球打的超遠,於是也想有樣學樣,卻忘了自己打球的節奏並不適合長打,一旦節奏亂了套,就是失誤的開始。
台灣有位年輕的女子球手,屬於長打型的,她的故事又是另外一個類型。有回在我的講座裡,她的父親問,為什麼每次比賽被同組選手超越後,就開始越打越亂?我想馬拉松選手在漫長的比賽途中,相互超越是很正常的事,但優秀的選手知道要按照自己備妥的節奏前進,途中可能超越他人,也可能被他人超越,但別慌,按照自己的節
奏跑,直到比賽的盡頭。
一位年輕的男選手在贏得三次業餘比賽後,跟他的父親研究是否要轉職業,他父親帶著他來找我,想聽我的意見。我長時間研究運動心理訓練,很清楚業餘選手轉入職
業,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、體能,而是無法快速適應職業選手的打球節奏,或是轉入一個高階的職業巡迴賽,也面臨同樣問題,只有按照自己準備好的節奏去應付每一場比賽,再加上幸運之神眷顧,冠軍美酒才可能出現。
如果你經常看職業高爾夫比賽轉播,一流球評會點評球手輸贏的分水嶺是節奏問題,包括了揮桿節奏、預備擊球流程的節奏、走路的節奏、推桿的節奏等。節奏是心理的反射,一個良好節奏的養成是需要至少一千次的重覆,如果自己的節奏還不夠穩定,就說明你的節奏還沒一個譜。
節奏可以是經過科學訓練出來的,這類的節奏突然亂套,還可以快速校正回歸,但有人的節奏是天生的,屬於感覺型,一旦出亂子就會大亂套。
我見過很多的職業巡迴賽選手決定提早退休,他們多數都是天生節奏感很好,而他們決定離開高爾夫的舞台只是因為找不回巔峰狀態時的節奏。成也節奏,敗也節奏,這一趟節奏的小課,沒看懂的人,記得一定要去問已經看懂的人。